Tuesday, October 18, 2011

【轉】客語復振從屏東出發

(引文)屏東縣客語沉浸教育的成效,證明語言之間有著互助的關係,而非零和關係。甘明士(Jim Cummins)的「語言互助假設」(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Hypothesis)指出:語言學習總是建立在母語的基礎上,母語不但不是學習的負擔,反而是任何語言學習的資源。

張學謙 作

   台灣客語已經是瀕危語言(endangered language),如果沒有積極的挽救行動,不到一世代,客語將列入語言死亡的名單。前客委會主委葉菊蘭就將客語比喻為需要趕緊送往急診室的語言。

   生態保育有句口號說:「瀕危意味著還有時間挽救」。問題是,如何進行語言急救呢?世界各地的弱勢語言,常常因為家庭失傳,學校不教,而斷送生命。家庭與學校的母語教育,為語言挽救的兩個主要領域。

   弱勢語言存活不易,通常家長本身就不會使用弱勢語言,家庭失去母語傳承的功能,因此,需要藉助學校的母語教育。DeJong指出:「長久以來母語透過家庭環境傳承,現代社會學校環境則成為語言主要的習得場所。今日,學校和家庭這兩個環境必須攜手合作打造語言接觸環境,提升語言學習成效。」

   不過,現行的母語教育受限於時間(一個星期,一節課),並無法挽救滅種中的弱勢語言。國小課程不易調整為母語優先的政策,比較可行的是,成立母語幼稚園,給予幼兒足夠的母語沈浸(immersion)環境。

   語言復振需要「坐而言」也需要「起而行」。沉浸式母語教育在「坐而言」方面,相當成功,毛利人透過語言巢(Kohanga Reo)復振母語,是台灣關心語言復振人士,耳熟能詳的故事。很可惜,實際的「起而行」的作為,遲遲未見。一直到2007年,在屏東縣客家事務處與屏東教育大學幼教系的合作下,才開始進行實驗性的客語沈浸教學計畫。這本書就是屏東教育大學幼教系的陳雅鈴與陳仁富教授,參與客語沉浸計畫的總結報告。

   本書最值得稱道的是,兩位幼教專業的教授,能夠以「環球視野、在地行動」的精神,進行客語復振。在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的支持下,兩位教授「起而行」建立台灣第一個客語沉浸式幼稚園。客語沉浸式幼稚園成長快速,2007年只有3班,到了2010年已經有38個班級。實驗教學的成果卓著,經過客語沉浸幼稚園洗禮的兒童,客語聽說能力進步神速。教學結果顯示,經過一至二個月的客語沈浸教學,幼兒就可使用客語進行日常生活的對話互動。客語沉浸教學,不但增強客語能力,對幼兒非客語方面的能力,也有助益,接受客語沈浸教學的幼兒,在中文聽覺詞彙及數概念的表現優於優於非沈浸班級的幼兒。

   屏東縣客語沉浸教育的成效,證明語言之間有著互助的關係,而非零和關係。甘明士(Jim Cummins)的「語言互助假設」(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Hypothesis)指出:語言學習總是建立在母語的基礎上,母語不但不是學習的負擔,反而是任何語言學習的資源。研究發現母語及第二語言的讀寫能力緊密相關:母語讀寫的能力,能有效的支持第二語言的讀寫;再者,從母語習得的學術語言能力,也可轉移到第二語言。總之,母語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它有學習轉移的功效,在心理上、
社會上及教育上母語都是寶貴的學習資源,不是語言學習的阻礙。
   
    貝克說的好:「對弱勢語言兒童而言,家庭語言的成長,需要在課堂加以培育,才能讓稚嫩的植物成熟、開花結果。」本書是在幼兒園培養母語幼苗的教學寶典。書裡頭,不但提供國際在沉浸式教育的新近發展,還詳細的提供推行經驗及評估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本書的附件相當實用,可以作為推行的極佳參考。本書成功的證明,客語沉浸幼稚園不但可行,而且有極為重要的教育價值。其經驗說明,在學校提供幼兒母語沉浸的機會,就能培育幼兒的母語能力,促進其多種智能的發展,更能夠有效將學校轉型為母語得以重生的樂園,而非母語溺水而亡的地方。

    在本土語言不斷流失的當下,本書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語言挽救方案。希望客語沉浸式教育從屏東出發後,能夠傳遍整個台灣,各族群得以建立族群的母語幼稚園,為母語復振,培養新一代的母語使用者。

Monday, October 10, 2011

【轉】辛亥革命與台灣無關

作者:    蔣為文


中華民國的成立與辛亥革命有關,而辛亥革命成功與孫文等人組興中會有關,但這兩件事與台灣均無關。

公元1895年大清帝國皇帝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天皇。同年孫文等人亦在香港組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宗旨企圖以武力推翻外來統治者由滿族人建構而成的滿清政府。當時滿族人統治漢人已二百多年,但孫文並不承認滿族人統治中國的合法與合理性。同理,即使當今由中國人及少數台灣人買辦組成的中華民國外來統治階級已統治台灣六十餘年,其合法與合理性何在?

由於越南位於中國南方邊界,故成為孫文的重要革命基地。興中會的青天白日革命旗的白日光芒其實也仿自越南的銅鼓圖騰。二十世紀初,孫文曾先後到越南六次,並在越南遙控指揮革命反清。最有名的是1907年的鎮南關起義。該次起義失敗後,孫文被當時統治越南的法國驅逐出境。這些史實說明,孫文革命與越南的關係遠高於台灣。但越南終究是越南,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公元19458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聯軍統帥麥克阿瑟要求蔣介石代表聯軍到台灣及越南北部接受日軍投降。當時蔣介石派盧漢帶領二十萬大軍進入北越。紀律甚差的蔣軍一進到北越,一方面收刮北越糧食,一方面介入越南內政以扶持越南國民黨等親中人士。曾被中國國民黨關在廣西的監獄長達一年的越南國父胡志明深知蔣介石軍隊長期占領越南的野心,故發動八月革命起義,並緊急於92日宣布越南獨立。之後胡志明並以苦肉計委與法國簽訂三六協定,透過法國的力量才將蔣介石趕出越南。當時如果沒有胡志明的遠見,越南恐怕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借屍還魂的一省。(作者為台越文化協會理事長、成大台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