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原文】
鳳凰颱風來了,如果注意中央氣象局發佈的相關資訊,不難發現「鳳凰」兩字的羅馬拼音是廣東話發音的「Fung-wong」,而不是華語發音的「Feng Huang」(漢語拼音),這箇中巧妙,值得稍做檢視。
按目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的颱風命名,是依照1998年12月第31屆颱風委員會決議,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中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所組成的140個名字輪流使用,這14個成員中當中,抱括了香港及澳門,但沒有台灣。
不消說成員中不論是日本、寮國或馬來西亞等,當然是用在地的語言來提供颱風名字,有趣的是,1998年國際決議當時,香港已經被中國接管,但即便如此,香港在交付給國際共同使用的颱風名號中,卻仍堅持使用香港話發音,他們並不因著主權移交中國,就放棄自己的在地母語,包括:啟德(Kai-tak)、萬宜(Man-yi)及彩雲(Choi-wan)等香港所提供的命名,與香港人的姓名拼寫一樣,都堅持「說母語」,這個現象也可以在澳門方面發現,不論是蓮花(Linfa)、瑪瑙(Malou)或珊瑚(Sanvu),也都是澳門當地的廣東話發音。
比較令人好奇的是,如果台灣也做為世界氣象組織的成員之一,與其他會員一樣參與颱風命名,我們是否能有香港、澳門人那般的胸懷識見?還是只會理所當然地採用華語發音命名,好像台灣是一個沒有在地語言,只會湮滅母語傳承的野蠻國度。
難道台灣人不如香港人?
鳳凰颱風來了,如果注意中央氣象局發佈的相關資訊,不難發現「鳳凰」兩字的羅馬拼音是廣東話發音的「Fung-wong」,而不是華語發音的「Feng Huang」(漢語拼音),這箇中巧妙,值得稍做檢視。
按目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的颱風命名,是依照1998年12月第31屆颱風委員會決議,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中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所組成的140個名字輪流使用,這14個成員中當中,抱括了香港及澳門,但沒有台灣。
不消說成員中不論是日本、寮國或馬來西亞等,當然是用在地的語言來提供颱風名字,有趣的是,1998年國際決議當時,香港已經被中國接管,但即便如此,香港在交付給國際共同使用的颱風名號中,卻仍堅持使用香港話發音,他們並不因著主權移交中國,就放棄自己的在地母語,包括:啟德(Kai-tak)、萬宜(Man-yi)及彩雲(Choi-wan)等香港所提供的命名,與香港人的姓名拼寫一樣,都堅持「說母語」,這個現象也可以在澳門方面發現,不論是蓮花(Linfa)、瑪瑙(Malou)或珊瑚(Sanvu),也都是澳門當地的廣東話發音。
比較令人好奇的是,如果台灣也做為世界氣象組織的成員之一,與其他會員一樣參與颱風命名,我們是否能有香港、澳門人那般的胸懷識見?還是只會理所當然地採用華語發音命名,好像台灣是一個沒有在地語言,只會湮滅母語傳承的野蠻國度。
難道台灣人不如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