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4, 2010

(轉) 德國「恐怖之地」文獻中心正式開放

轉型正義週訊 No.90 (2010/5/14)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65年了。柏林的「恐怖之地」(Topographie des Terrors)文獻中心在籌劃了23年之後,終於在5月6日這天對外開放。

即便是納粹黨衛軍成員也需要休養。那些一起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服役的黨衛軍及黨衛軍女助理閒暇時來到這座田園般的索拉療養山莊,暫時忘記他們日常的變態任務,在這裡嬉鬧一番。在一張1944年拍攝的黑白照片上,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正在娛樂的年輕姑娘和一群大笑的男人。這張照片目前就在文獻中心裡展出。文獻中心負責人納哈馬(Andreas Nachama)強調指出,「實施恐怖的是人而不是建築物」。

這些黨衛軍也是人,不是怪物,儘管最後變成了怪物。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很清楚他們在做什麼。柏林市中心的阿爾佈雷希特王子區(Prinz Albrecht Strasse)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是納粹迫害和犯罪政策的中樞。蓋世太保、黨衛軍總部及帝國保安局就設在這裡。這裡有希姆萊及海德里希的辦公桌,這裡籌劃了暴力消滅政治對手的陰謀。許多歐洲猶太人與蘇聯戰俘也在這裡被殺害。曾經有15000多名納粹政權政治上的反對者被關押在蓋世太保的監獄裡,受盡嚴刑拷打。

納哈馬指出「人們要問,納粹領導人意圖建立一個種族主義國家,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納粹是要開法國大革命的倒車,取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成果」。

當時,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納粹恐怖的受害者。亦被稱為「暴行之地」的這一建築群大部分在二戰中基本被毀。1956年,人們清走了廢墟,使之成為一片空地,以後又成為汽車試驗場地。1961年建起的柏林牆便與它接壤。這段歷史似乎被人遺忘了。1981 年,人們要求在這裡建紀念館。6年之後,人們在這裡的牆基上舉辦了第一次露天展覽。曾有許多政治犯被拷打和處決的蓋世太保總部地下室被發現和挖掘出來,於是此處變為露天紀念館和文獻中心。

歷史幾乎被遺忘

1992年,統一的德國成立了保護遺址的基金會。次年,它發起了永久性紀念中心的建築設計競賽。建築師楚姆托爾(Peter Zumthor)的設計被選中。然而在建成混凝土核心部分後由於資金問題而停建。大約10年後被拆除。目前的新館採用的是女設計師威爾姆斯(Ursula Wilms)的方案-一個不太高的方形建築,中間有一個方形的庭院。人們可以從露天樓梯登上主層。那裡有活動室、咖啡廳、圖書館及一個800平方米的永久性展廳。用圖片和實物分五個章節介紹了納粹恐怖政權。納哈馬館長指出:「最重要的是要讓參觀者瞭解,納粹政權不是一個失誤,而是意識的產物。而這種政權隨時可能會再次出現。45年之後的那些法西斯政權就證明了這點」。

在「恐怖之地」文獻中心還是臨時建築的時候,每年就接待50萬參觀者。預計今後會有更多的人前往參觀。(節錄自德國之聲中文網 2010/5/7報導)

*更多轉型正義相關資訊,請上本會網站www.taiwantrc.org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