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2, 2011

(轉)想起我那寂寞的、只會台語的阿母 寫給不會講母語的台灣年輕世代

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nov/22/today-o5.htm


◎ 丁鳳珍


首先,這篇文章我要用華語文寫,因為我想寫給那些母語是台語,但卻不大會講台語,或許也看不大懂台語文的姊妹兄弟看。再來,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訓人,而是盼能更準確傳達出我內心的傷感,也期盼能與年輕世代更堅定的攜手合作,共同為我們的家鄉,我們的母語做些只有我們最能為她做的事,因為家鄉宛如母親般,即使受盡苦難、也總是不放棄養育疼愛我們。
賴和說過:「勇士當為義鬥爭。」到底這樣是不是偏激份子呢?希望台語系的學生上台灣文學課的時候,多練習用台語來報告,這樣的期盼為何會變成如跳樑小丑般的,逗得學生哄堂大笑?終於,被中國國民黨污蔑蹂躪過母語的我,再度感受到被中國國民黨鄙視羞辱的痛。因為,在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推行數十年「請說國語、不准說方言的教育政策」之後,2011年的今天,台灣的孩子可以自由開口說母語了,但是多數台灣的孩子卻只能、只想開口說「國語」了,即使是台灣語文學系、台灣文學系的大學生。就連我家那兩個台語講得「夏夏叫」的中學生和小學生,為了和同學朋友有單純的互動,不想被當成異類,他們只有和祖父母、父母、姊弟之間的對話,才會單純講台語。
「不公不義」被教育手段包裹成「理所當然」,公平正義反而成為笑話,這樣「荒謬」的家鄉宛如「異鄉」般,讓人忍不住要為這樣的家鄉傷心落淚。但是,這是我們的家鄉,她一直需要我們還她應有的公道,重建她應有的榮光,所以,我們不要成為在家鄉自我放逐的「異鄉人」。在觀看電影《Seediq Bale》、《1895》,以及紀錄片《牽阮的手》的試映會時,我告訴自己:不要再流淚了,苦難的島嶼正需要我們為她打拼,母親般的家鄉正需要我們為她付出,「愛煞猛打拼為台灣」(客語),認真用心不怕苦,栽培自己,讓島國的榮光因你我的參與而溫柔美麗,那時候,我們再來豪情縱哭。
這樣想的我,是不是家鄉的怪人呢?

生於1970年的我,母親只會台語,師專剛畢業的國小導師告訴我們:講台語就是講髒話,要講「國語」,不要講台語。想成為乖孩子的我們,開始看不起自己的母語,覺得只會講台語的人不夠有水準。我小時候的電視節目一天只有中午及傍晚各有30分鐘的台語連續劇,其他時段電視都只會講「國語」,我的阿母因為聽不懂晚上8點檔連續劇的對話,常常問得讓無知不孝的我們嫌她煩。有些話為了不想讓母親聽懂,在母親身旁,我還會故意用「國語」和姊妹兄弟及好友交談。寂寞的、只會台語的,我的阿母在今年2月27日離開了這個說「國語」的世間,終於她不用再因為寂寞而一個人落淚了。
說「國語」的我,直到就讀成功大學中文系,旁聽了歷史系林瑞明老師的台灣近現代文學史,以及中文系施炳華老師的台語課,參加了第一屆台灣文藝營、第一屆台語文學營,20歲出頭的我,才終於知道,一直是學校優等生的自己,竟是讓自己母語瀕死的幫兇。
母親父親不必費力就教會我們講台語,我們的小孩卻有多少人會講台語呢?就在這兩三天,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羞辱鄙視不會講客家話的客家妹,講得振振有詞,難道,中國國民黨忘了:台灣人不會講母語的「恥辱」,正是拜該黨的不公不義的語言教育政策所致嗎?「打人的、喊救人」!這個島國是否還存在公義天理?感到沮喪的我,想看到。(作者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給你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