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於18日的自由評論倡議台灣應推動雙語政策,以邁向國際化、提昇競爭力。文中以香港及新加坡為例,將推行英語與競爭力進行連結,並將英語能力強化的矛頭,指向公務機關,要求政府之評考制度列入考量。
對於這一連串的論述勾連,敝人感到相當懷疑,雖然文中有香港及新加坡為例,但對於真正去過一些國家的人來說,這樣的例舉,恐怕太過偏頗。
以亞洲而言,日本之競爭力何如?即使其經濟陷入泥淖已久,但其產業技術之深厚、世界品牌之歷久彌新、學術能力之不可小覻,取諾貝爾獎做個指標,歷來不乏日人獲獎者,甚至今年日人又再次掄下獎項,但,試問日本人普遍之英語能力何如?何以過去曾獲諾貝爾化學獎之一位日本學者甚至不懂英文?
再看看台灣的勁敵韓國,難道韓國有推行所謂「雙語政策」,或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嗎?何以韓國在產業及文化面攻城掠地?這當中英語又有何關鍵角色可言?
歐洲做為西方文明的大本營,德、法等國的基礎深厚,競爭力如何,毋需多言,但真正去過歐洲旅行的人,在深入民間,或接觸其公務機關後,相信必然不會輕率地做出「歐洲人的英語能力普遍很好」的推論。綜而言之,率爾把「英語」、「國際化」及「競爭力」進行連結,未免淪於過度推論了。
回頭來說公務員。一國的公務員,其服務之對象絕大部份即本國之民眾,其應該熟悉的語言,當然要是人民的語言,要提升公務機關的效能,我們該做的,應該是要求各地公務員能熟練操作各地域之在地語言:客語、台語或各原住民語,至於外語,畢竟他們一年到頭服務外國人的機會掐指可數,要求全體公務員熟習英語,未免流於不切實際。
更有甚者,外國人難道都說英語?這種印象恐怕來自論者本身認識的外國人不夠多所致吧!
英語固然重要,但絕對不是對全體公務人員及全國人民都重要!只有必須經常處理涉外事務者,例如:涉外的公務機構、經營國際事務的公司行號、學術研究機構等等,英語才具備必要性。對於此等機構及其人員,要求英語能力之進深無可厚非,但對於其他公務員及一般民眾,英語能力之良窊,與競爭力之相關連性,根本少得可憐!
2 comments:
Kong-bú-uân tong-jiân sī íng-kai iàu-kiû bú-gí, tān-sī ki-thann it-puânn-lâng ê tsóng-hòng m-sī án-ne.
khá-sú Tâi-uân sī tsìng-siông kok-ka , án-ne kóng bô-m̄-tio̍h , tān-sī Tâi-uân m̄-sī.
Tâi-uan ê muî-thé tuā-pōo-hūn lóng-sī thóng-phài muî-thé, ka-siōng tsit-má Tsi-ná tuì Tâi-uân tsìn-hîng bûn-huā thóng-tsiàn ,íng-ióng-la̍t lú-lâi-lú-tua.
Liōng-tsá puê-ióng Ing-gí lîng-li̍k, tit-tsia̍p khuànn guā-kok muî-thé, tsiah-bē hông Tiong-bûn muî-thé sé-náu.
這申論,賴清德肯定"當作"沒聽過
以他的高度,不可能沒人跟他講過,但他一意孤行!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