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07

回應〈孔子後人不姓孔〉

自由時報11日刊載林瑤棋先生大作〈孔子後人不姓孔〉一文,引述該報報導謂「二千五百年來,孔子後裔總人口達三五六萬人」,敝人疑惑其人數是單指男性後裔嗎?還是所謂的父系後裔?如果只採計父系後裔(隨父姓孔者),那麼每一代的孔子後人都將因該代的「女性人數」而起伏變化(該代女性的後代將不再被採計),這樣的邏輯之下所做的人數統計,有什麼實質意義嗎?


再者族譜之說實在可疑,族譜在東方社會兼有政治及社會上的功能,以漢人為例,幾乎各大姓都可以上溯至皇室、王公、貴族、聞人,怪哉!難道自古以來,只有少數上層階級從事人口繁衍,而一般百姓率皆絕後?更有甚者,竟指稱十餘億人都是黃帝一人之後裔(按此說孔子也是黃帝之後裔,蚩尤等人則絕後),這樣半假混真的譜系傳統,信度只怕令人搖頭。


林先生對於「民法親屬編修正為子女從姓不再強制隨父姓」,在其大作中直言「很遺憾」,並擔心「一個家族經過四、五代繁衍後變成數十個姓氏‧‧‧這個宗族自然而然就瓦解了」。但敝人考察古今台外,採用姓氏制度的社會中,姓氏本來就是變動不居的。舉二○○六年晚期盛傳一時的研究為例,當前美國總統布希的先祖之一是瑞典人Måns Andersson,這位先生是1639年由瑞典Göteborg搭船來到北美的,按林先生的邏輯,是不是也要讓人浩嘆:「Andersson家族的後裔榮任美國元首,但竟然不姓Andersson」呢?


莎士比亞有個獨子名喚Hamlet(哈姆雷特),但不幸在十歲時夭折,因此要說莎士比亞的血脈,最直接的就是其雙胞胎姊妹Judith,以及姊姊Susanna,如果身為莎士比亞之後真的那麼地光榮,那麼身為Judith Shakespeare及Susanna Shakespeare的子孫們,難道會因為其關連先祖為「女性」,就減損了其光榮感?


在排除「父權/父系」先入為主的觀念之後,宗族的包容性只會更廣闊,不會更限縮,從今以後,不再只有父祖是祖、男後是後,我們的祖先當然包括那些祖譜中沒沒無名的「某氏」們(以及眾多原住民的查某祖們),我們的姊妹之後,也必然是我們的親族!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封建遺跡的父系、嫡系之說大可休矣!


日後孔子的後人不一定姓孔(打破父系思考來看,這早就是既成事實了),這就一如孔子的祖先也不一定姓孔,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至於金氏世界紀錄之「世界最長家譜」,撇開家譜的真實性、以及是否真的無法篡出更長的家譜不談,這記錄倒也不必然因著民法修法而消失,只要把父系為主的思想禁錮打破,那麼消失的將只不過是家譜的「單元性」而已,而不必然是家譜或宗族本身。


生物遺傳科學已如此發達,戶籍登載已如此確實,先祖子孫、遠親近戚要弄個清楚,祖譜已不再是唯一的方法;至於父系意識型態的宗族連合,恐怕還不如親屬之間彼此的實質交流與連絡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