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未曾自沒有受過國民黨化教育茶毒的耆老口中,聽到過「中醫」一詞,從來,老一輩說起這門醫學,都以「漢醫」稱之,但今日「漢醫」罕聞,「中醫」則大行其道,幾近取而代之。(例:自由時報二月一日生活新聞:《蕁麻疹 中醫又稱風疹塊》,又台灣各大醫院相關部門幾乎全採「中醫」為名)
從文獻上來看,一九三二年完成出版的《台日大辭典》上下冊,廣泛蒐整當時台灣各社會階層用語,從文書用語、外來語及髒話都一盡收錄,共81,981條詞目,即使到了今日,仍是台灣Hō-ló 語資料最齊全的辭典,但其中也只有「漢醫/hàn-i」一詞,不見「中醫」的講法,由此亦可旁證「漢醫」才是原初的用詞,「中醫」極可能是一九四九年後的政治產物。
仔細想來,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就中國所公佈的官方資料來看,透過識別並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就有56個,其中藏族、蒙古族等各少數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如果把「漢族」的傳統醫學稱做「中醫」,不僅不太尊重少數民族,而且也不太尊重同樣有著「漢醫」傳承的台灣及新加坡等國漢人,畢竟漢族並不僅只住在中國境內,漢族也不一定就是中國人。
這樣的說法,當然要小心所謂的「漢族」並不是人類學上的種族觀念,「漢族」本身又是個多種族及多語言的雜燴,即使如此,把「漢族傳統醫學」稱為「漢醫」,總比帶著統戰意味、且不尊重其他民族的「中醫」說法要好多了,以後台灣的「漢醫」們,也才不會講出:「我們台灣的『中醫』傳統悠久,技術進步」這種迂怪不經的話來。
4 comments:
這只是朝代的代表,漢醫主要是以前朝鮮日本對古中國醫學的尊稱。東南亞之前多叫做‘唐醫’。
謝謝分享,但,從早期語料看來,以往台灣人是把這醫學稱為「漢醫」沒錯的。
今日的國家型態,是公民國家,特色是多族群多文化多語言,族群與國家之間界線不必然重疊,也因此,中國的醫學不必然只有「漢族的醫學」,其理甚明。
這和韓國改稱為韓醫的去漢化的雷同。其實請吃飯當然也包括菜肴咯。本草里面可以見到飛禽走獸,礦物對對對一樣。
This is greaat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