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03, 2012

「個個」以外

也不知道這是單純的型態學(構詞)還是牽涉某些句法因素,台語的單位詞/量詞,是不能重疊使用的。請看下頭華語(1)的例句。


(1)a. 池塘邊,一隻隻的鴨子來來去去。(華語)
    b. 這裡的表演,場場都精彩! (華語)

(1a)的「一隻隻」,是個別指稱的語意(distributive reading),指的是個別鴨子的動作;而(1b)則是全稱的語意(universal reading),指的是「每一場」、「所有」的對象。

同樣的句子,如果把詞直接對換,是得不到好的台語句子的,請見(2)。

(2)a.*埤仔墘,一隻隻ê鴨仔來來去去。(不好的台語句)
    b.*Tsia ê表演,場場攏精彩。 (不好的台語句)

台語單位詞/量詞的使用,每個單位詞/量詞的前頭,一定要有數字,即使是最單純的「一」(所謂計數的預設值,default value),也不能隨便加以省略。因此,只有像下面(3)的例句,才是比較可以接受的台語句子。

(3)a.?埤仔墘,一隻一隻ê鴨仔來來去去。(比(2a)好的台語句子,但仍怪怪的)
    b. Tsia ê表演,逐場攏精彩。 (好的台語句子)

(3b)OK,把「場場」換成「逐場」(ta̍k-tiûnn)之後,我們得到了與華語一樣的全稱語意,不過(3a),卻還是有點怪怪的,更好的說法是(4b)或(4c)。

(4)a.?埤仔墘,有一隻一隻ê鴨仔來來去去。 (有點怪的台語句子)
    b. 埤仔墘,鴨仔一隻一隻來來去去。 (好的台語句子)
    c. 埤仔墘,有鴨仔一隻一隻來來去去。 (好的台語句子)

就語感上來說,「一隻一隻」直接出現在句首會讓句子變差,原因可能是光桿數量詞(bare numeral expressions)在主語使用受限,這是漢語常見的情況,例如,華語不能沒頭沒尾地說:「一隻狗在門前」,要不,就是加個「有」,說:「有一隻狗在門前」,不然,就是提供語境:「我看到一隻狗在門前」或「那裡沒什麼,只有一隻狗在門前」。或許這就是(4a)要比(3a)還好一點的原因(做為變數'variable'的個別指稱數量詞需要運算元'operator'的約束?)。

不過,(4a)究竟還是有點怪,更「道地」的說法,應該是(4b)或(4c),易言之,有沒有加上「有」,對於句子的影響,還不如把「鴨子」給移到做個別指稱的光桿數量詞前頭,原因是什麼?或許是某種「主題化」(topicalization)的句法要求,也或許這個前移的名詞(鴨子),就是約束光桿數量詞的運算元(operator)(?)。設若如此,那麼這就不是單純的型態學(構詞)議題,而是有著句法的因素在其中運作。

做個小小的結論:華語的單位詞/量詞直接重疊,一般就是用來做個別指稱(distributive reading)或全稱語意(universal reading),但在台語裡,則不容許這種單位詞/量詞直接重疊的用法。

在做個別指稱時,台語的「一」不能省略,一定要是「一X一X」(X=單位詞或量詞),事實上,這個情況,在華語裡頭非「一」的句子,也是如此的,請看(5)。


(5)a. 你們五個五個排成一行。 (華語)
    b.*你們五個個排成一行。 (華語不好的句子)

此外,華語可以直接把單位詞/量詞重疊,不加任何數字,表達「全部」、「所有」的全稱語意(universal reading),但台語沒有這種用法,只能用「逐X」(X=單位詞或量詞)等用法來表達(請比較(1b)、(2b)及(3b))。

倒數第二點:台語在全稱語意(universal reading)的單位詞/量詞疊用上,的確有個例外,那就是「個個」(漳腔:kô-kô,泉腔:kê-kê,也有人說:ê-ê),這個用法在1931-1932年出版的《台日大辭典》就收錄了,可見已經有一段年日,這個唯一的例外,應該是個由外語借入的固定用法(idiomatic expression)。

最後一點:這篇文章在描述語料上應該沒什麼大問題,不過其中的分析及猜測就只是臆測,如果有發現什麼錯誤或更好的想法,歡迎指正及分享!

No comments: